圖集
近日,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《關于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的通知》。通知指出,力爭用3年到5年時間,打造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,形成一批實踐教育活動品牌。
我國是農業大國,農耕文化歷史悠久,在中華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。農民豐收節,蘊含著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新的時代內涵,有助于喚醒人們對農耕文化的記憶,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。同時,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例如,時下中小學生“五谷不分”的情況普遍存在,認不清農作物、搞不清其生長規律,對孩子成長看似影響不大,從長遠看卻是一種教育的缺失。
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,不識農耕、不懂農村,未來又如何了解國情、參與新農村建設?推動農民豐收節成為農耕文化教育的常態化實踐載體,讓青少年體驗農事、動手實踐,不僅可以培養其良好的勞動品質,還能使其在潛移默化中熱愛勞動、尊重勞動者,不斷涵養勤儉、奮斗、創新、奉獻的勞動精神。
《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》提出,創建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,農村地區要安排相應田地、山林、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,城鎮地區要為學生參加農業生產、工業體驗、商業和服務業實踐等提供保障。兩部門近日發布的通知,有利于落實這一要求,拓展農耕文化教育教學資源,推動農耕文化實踐教育更多走進校園。同時,農耕文化實踐教育不能僅在農民豐收節期間開展,還應建立常態化運作機制,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深入探索實踐。(付 彪)

加載更多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
熱帖
熱詞